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我们是永远的知青(散文)

精品 【梧桐】我们是永远的知青(散文)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60发表时间:2015-09-21 16:59:09


   我是曾经的一位知青。今年六月五日,是我和五千多名北京、天津知青到宁夏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再教育”50周年的纪念日。五十年,半个世纪,有很多话要说,有道不尽的故事要讲,但是,我今天只想说说“知青”这两个字,说说这五十年特别是我们返回北京后的感悟。
   什么是“知青”?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概念,在辞海这样的大型工具书里是难以找到准确的定义。依我看,“知青”从广义上说,可以是农民、工人、放羊的、开拖拉机的,甚至卖大碗茶的、拉排子车的;但也可以是专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各级领导干部,甚至包括国家领导人。
   对于我们在宁夏的那段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个字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苦”字;有一种精神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奉献”。借用一下现在的流行语,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那些年,我们“苦”并快乐着,“苦”并奋斗着,“苦”并奉献着,“苦”并坚强着,“苦”并希望着,“苦”并成长着!
   我们正是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汗水,用我们燃烧的激情,用我们奋斗的足迹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我们是这段历史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也许有许多人不愿意承认:上山下乡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孵化器”,它磨练和造就了一个叫“知青”的巨大人才群体。这个群体理所当然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异军突起,成为了社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之而骄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随着时间的远去,我们的那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故事,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宁夏的传说。
   笔者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再过几年,我们所有的知青将全部跨入70岁。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一个人的心智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人生进入了又一个成熟期。也许到了这个年龄,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什么叫“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什么叫“惯看秋月春风”,什么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活明白了。
  
   我们现在都进入了幸福的老年生活,生活安逸,儿女争气。我为什么不说是“晚年生活”呢?因为我觉得还不晚。尽管我们已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但西行之路还很长。
  
   现在,我们这些中国历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已经成了历史的“孤品”。历史可以相似,但历史不会重演;历史可以模仿,但历史不可复制,我们也不可复制,走一个就少一个。
  
   因此,我要写下几个特别感人的知青故事,几段可歌可泣的知青历史。说它是历史,它距离我们又很近,它就是这一二年发生的事。当然,只是我们宁夏十三师知青中的故事和历史。
  
   一、“爱心公会”
  
   一群年近古稀的老头老太,没有任何人鼓动,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甚至还婉拒任何广告宣传。他们之中,没有大款,都是工薪阶层中的一员,但是,就是这些平凡的人,心甘情愿地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和寥寥的积蓄,自发地成立了一个“知青爱心公会”。当昔日的战友生活有困难时去帮扶、救助他们;当战友重病住院时去看望、援助他们;当战友离世故去时去追悼他们。他们这种自发献爱心的行动,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正能量,像一轮冬天里的太阳,温暖着知青战友和家人们的心。他们奉献出了一颗颗炽热的爱心,搭建了一个由全体知青共同推动的社会“真诚奉献”公益平台。
   北京的知青爱心公会的发起人是:原农建十三师一团一连的北京知青徐德芳、张时琨、张俊崇、张百忠、白光、房惠元、李建东、聂春英等。其中,李建东和聂春英是老两口。
   去年6月,李建东、聂春英等7人回银川去故地重游,也顺便看望了留守宁夏的所有能知道下落的原一连知青。就这么一看呀,竟看出了一个大想法:知青情结不论在哪里,都是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都是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这些老知青已经到了倒计时年龄,大多都是风烛残年了,他们处于知情情结,自发自为地互相搀扶,以延长生命的长度,让剩余生命的每一天都轻松祥和,平安舒畅。为此,他们一合计,就成立了一个爱心公会,让一连的老知青都能感知到千金难换的知青情结。于是,“弘扬知青精神,汇聚爱心传播友情,助人为乐,倡导互助互爱,体现抱团取暖的知青精神,增进战友情谊”,就成了这个爱心公会成立的宗旨。
   做这些善事,得要钱呀,钱从哪里出,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发起人每个人出点钱好办,这些钱花光了怎么办?这些,都是横在爱心公会面前的一道道门槛。大家一商量,不管有多大困难,先干起来再说,能干几年就干几年,别让自己的后半生留遗憾。于是,这8个发起人,除了其中一个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只能拿出2000元钱外,其他人每人都出了三五千元作为启动资金,李建东、聂春英两口子一下子就掏了1万元。不过,这和大家预先设计的3万元启动资金还差3000元呢,李建东夫妇又掏出了3000元凑齐了这3万元启动资金。徐德芳的老伴儿已经是80高龄的老人了,患骨癌达3年之久。癌症治疗,有很多自费药,但是,老两口还是捐出了5000元现金。今年夏天,徐德芳老伴儿去世了,就在老人家去世的前一天,他颤颤巍巍地把原单位发给他的100元慰问金交给妻子,用尽全身的力气说:“德芳,你一定要把这钱捐给爱心公会!”已经71岁的张时琨家住河北武清县,他的老伴儿本不是知青,听说爱心公会的情况,也立马拿出5000元。张时琨说:“咱们这是积善行德,你放心大胆去做,我不会舍不得!”李建东把这些充满爱心的钱变成了投资基金,运用投资手段运作这笔资金,每个月生成的利润再作为关爱经费。同时,他们还另外捐献了2000多元专款慰问宁夏的留守知青。
   爱心公会开始了他们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
   今年夏天,他们带着礼物去看望住在北京远郊区顺义敬老院的一位战友。这位战友,李建东等人未曾谋面,只是听人介绍过而已。他提着一桶油,扛着一袋面,从香山倒了几次车,才到了目的地,往返300里地,花去了6个多小时。这位战友独身一人,连孩子都很少来看望他。他看到战友们来看望自己,激动万分。他说:“我什么都不缺,就缺有人来看我!特别是战友来看望我这个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我真感谢你们!”
   今年元月二日,李建东等人在春节前的慰问活动中,率领北京知青爱心公会慰问小组,满载着一连全体知青对留守银川的战友的关爱,冒着严寒,从银川、新城、新市区到贺兰山下的苹果园,挨家逐户地对钱如华等8位知青战友进行了看望慰问,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信。并对生活比较困难的战友韩忠德送去了1000元的困难救助金。税秀珍虽不是北京知青,但她是在宁夏已故知青路宝林的遗孀,因此也是这次的慰问的对象。同时,慰问小组对1976年从暖泉二团三连调到平吉堡的知青杨正英也进行了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信。这让我想起了罗丹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仿冒:“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爱心,而是缺少奉献爱心的行动。”
   爱心公会的每一位成员都知道,向知青战友献爱心,是一件“搭钱、受累”甚至是“挨骂、不落好”的事情。本来嘛,自己已经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在宁夏十三师的十几年,连冬天也要站在冰水里挖八方淤泥,每天没油炒菜,只是在熬冻白菜起锅时再往菜里倒一点油。繁重的体力劳动,极度地缺乏营养,使得每个老知青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或伤残。每次到建东家开会,下了公交车,还要走煤厂街这条坡度很大又很长的一段路,差不多每个人都得走出一身汗来,还甭说提一桶油,扛一袋面,今儿海淀,明儿顺义;今儿敬老院,明儿战友家地跑。但是,他们觉得值,关心惦念战友心安理得。
   李建东他们认为,人生最难得“心安”二字。所谓“心安”,就是心里没有后悔的事,没有亏心的事,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利所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如果患得患失,人生就会疲惫不堪,了无生气。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眼热权势,不艳羡富贵,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个心安。
   爱心公会自打成立以来,就有各种非议,但是,以李建东为代表的爱心公会成员认准了一个理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没有一个人,一生没有坎坷;没有一个人,一世没有痛苦。看你的人多,懂你的人少;说你的人多,帮你的人少;理解你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泪,自己流;有苦,自己受。每个人的路都得自己走,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每个人的泪都得自己擦,苦不苦,心知道。不是所有的伤痛都能说,忍了也就习惯了;不是所有的委屈都能倾诉,想通了也就释然了。不言不语,不是不说,只是不想说;无声无息,不是无心,只是没人懂。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只有经历了,才有真正的懂得。一年来,爱心公会已经看望慰问了32户知青家庭,参加慰问活动已经达到了130余人次。徐德芳老伴儿告别人间的前几天,爱心公会的成员轮流值班,到医院守护老人家,直到他安详地离开人世。在这些奉献爱心的活动中,他们真正地懂得了奉献爱心是多么伟大崇高的事业。
   俗话说,得道多助,爱心公会的行动马上得到了十三师众多知青的支持。
   一位家住望京的女战友,跑了几十里地到了香山脚下的李建东的家,坐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告辞,她说:“我就是来捐钱的!请不要把我的姓名透露出来!”说着,她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3200元全部捐给了爱心公会;
   一个患有癫痫病、心脏病的战友,为生活所迫,下班后还要到地铁口去卖卫生纸什么的。当爱心公会的战友到他家慰问时,他死活要捐200元钱给爱心公会;
   一位患股骨头坏死多年的战友,他的夫人看到爱心公会的朋友来家里慰问,连和老公商量一下都没有,就直接捐了500元;
   一位患癌症的战友,一下子捐了1000元;一位战友第一年捐了200元,第二年又捐了500元——连续捐款的战友不止一位!
   一位住昌平平西府附近的战友,身患红斑狼疮。一开始他没有弄清楚爱心公会是干什么的,曾在电话里表示不参加这种活动。但是,当李建东等人给他讲解了爱心公会的宗旨和活动情况,并指出了爱心公会的“四不原则——不动员、不宣传、不强迫、不拒绝任何人捐款”后,他爽快地捐出了200元钱……
  
   二、知青纪念墙
  
   2013年,为了弘扬“知青精神”,由老知青网《贺兰山下》版块发起建立“知青墙”的倡议,很快得到广大知青及其子女的响应,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于是,大家纷纷解囊,先后共有361人捐款21万余元作为建设资金。他们在2015年6月5日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建成了这座凝结知青情结的“知青纪念墙”。
   沐浴着晚霞的余晖,我信步来到知青纪念墙前。它静静地矗立在绿植环抱的石阶上敦厚肃穆。墙身通体为象牙白色,略带有浅浅的红色和黑色的纹理。一道道若隐若现,或虚或实,宛如崇山峻岭,好似激流勇进,气势恢宏。仿佛一幅千山万水,气势磅礴的中国画。“知青岁月永志不忘”八个大字镌刻在山水之间,苍劲有力,引来人们无限遐想。
   仔细端详纪念墙,五十年前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沟沟坎坎,沧桑岁月,仿佛就在眼前。久久凝视着这八个字,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人,一件件难忘的事。似乎又听到那青春的歌声与欢笑。
   五十年前,1513个北京青年在暖泉农场用热血、汗水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我们都是那知青大军中的一员,正是在暖泉广阔的天地里,我们懂得了人生,学会了生存,与当地的人民结下了一生一世的友谊。也从此有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知青岁月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更把果敢、坚强、勤劳、宽厚、淳朴和善良刻在了我们的心头,注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终身的记忆。
   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我们跟着拖拉机打埂,跟着康拜因收割;割麦,插秧,脱坯,垒墙。四大累的农活记忆犹新。
   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城市是农村的催化剂。知青给暖泉带去了新知识,新风尚,新观念,新思维,加速了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农场的发展有我们知青的贡献。
   在那里也留下了我们的爱情,许多人的初恋发生在暖泉。重要的标志是几百对知青走到了一起,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疾病与健康,无论回京还是异地,他们携手并肩共同走过四十几个春秋,可以说暖泉艰苦岁月形成的爱情是真挚可靠,牢不可破的。
   这那铸就了我们的性格: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珍视友谊,知恩图报。只要是知青就有共同特点,共同语言。

共 71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生可办的事情很多,但真正有意义的,能够值得一书事情,其实不多。读着这篇洋溢着激情洋溢,真情感人的文字,我被感染和深深的感动了。想想看,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因为曾经共同的青春记忆而聚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鼓舞,互相搀扶,于是这老年的路,有了阳光;老人的心,充满温暖,而这样的一种情愫,又怎能不让人感动?青春是多样的,无悔的,不管它曾经多么的“苦”,回顾来时路,充斥在记忆里,依然更多的是美好。知青们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移风易俗,缩小城乡差别,不辞辛苦,背井离乡到塞外,贡献了他们最好的青春年华,抛洒了泪水和汗水。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是值得尊敬和善待的一群人。文章言之有物,文笔朴实真挚,欣赏推荐,感谢赐稿梧桐。【编辑:灿若舒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30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5-09-21 17:00:44
  关于知青,我也有不少记忆。我想,他们的确是值得尊敬的一群人,历史,不应该将他们忘记。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10-01 11:25:16
  谢谢舒锦妹妹的编按与点评。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西街        2015-09-21 17:50:41
  不可复制的年代,汗与血凝成的战友情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10-01 11:26:29
  谢谢西街文友的到访与鼓励。问好。
3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9-22 14:02:24
  知青岁月,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如斯
文盲
回复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10-01 11:27:43
  甲申你好!我们又见面了,很高兴你的到访与鼓励。
4 楼        文友:紫罗兰了        2015-09-24 09:45:45
  难忘岁月,岁岁留情,青春记忆,刻苦铭心,我是知青,破有同感,有苦有乐,终生难忘,青春已逝,不悔当年。谢谢佳作!
江山如此多娇,文人各领风骚,五湖四海兄弟,齐聚江山人气,风景这边独好,文彩进步不少。
回复4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10-01 11:29:19
  紫罗兰了文友你好!不知您是哪里的知青?致以知青的敬礼!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9-30 19:10:22
  作品满怀深情地从一个侧面回忆了在那个难忘的年代,点赞了知青们为社会,为老少边穷地区所作出的奉献,及至今日他们还胸怀大爱,关爱战友,奉献爱心,其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弘扬。
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10-01 09:38:36
  祝贺何社喜摘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10-01 11:30:40
  晚霞你好!今年以来,很少摘精,让您费心了。衷心感谢!
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10-01 22:24:14
  何社好,精品不精品无所谓,我们不为精品而写作,写的是自己的心情,开心就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